2025-07-28 03:36:03 赛事特色挖掘

“半大铁”规则科普

铁三的英文是“triathlon”,词源是希腊语,“treis”代表“三”, “athlos”代表“运动”。

与其他单项竞速运动一样,铁三的成绩也是由最终完赛时间决定的,但后者的特点在于,在总完赛时间的比拼中,还包含了三个项目的过渡时间,包括从游泳到骑行的换装,从骑行到长跑的换装,而在两次换装之后,身体肌肉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调整适应到新的运动节奏中来,这对于铁三选手的成绩有很大影响。

现代铁三的起点是在上世纪初,最初的三项赛事中并不包含游泳,而是长跑,骑行、皮划艇,到了上世纪20年代,在法国马赛的一项赛事中,第一次采用了骑行、长跑、游泳的三项赛。

“大铁”包含3.8公里公开水域游泳、180公里骑行与42公里长跑,半大铁,顾名思义,各分项距离减半。

游泳:1.9公里

不限泳姿,强制佩戴跟屁虫,游泳必须绕过所有浮漂的外侧,游泳第二圈需要上岸绕过拱门再下水,违规将会受到处罚。

骑行:90公里

中距离自行车赛道共设两个补给站,分别在离自行车赛道的近端折返点和远端折返点后约100米处,两个补给站间隔约15公里,补给站提供水、电解质饮料。垃圾丢弃区位于饮水站区域。

允许使用的自行车类型:公路车,铁三车,山地车;

禁止使用的自行车类别:死飞车、共享单车以及带有机械助力装备的自行车;

运动员所使用的头盔须经过国际铁联会员协会认可的国家级检测机构的认可,不允许对头盔的任何部位进行改装,包括安全扣、外织物层,不能移除头盔的任何部分。运动员在接触自行车阶段过程中必须全程配戴头盔,在游泳赛段结束后进人换项区取车之前,必须先佩戴好头盔才能取车,在自行车赛段结束后进入换项区必须先放好自行车之后才能取下头盔;

赛道上不提供自行车维修服务,参赛选手需自备自行车修补工具。

长跑:21公里

设置3个双向补给站(200米、1.2公里、2公里奥地利 RedBull 能量站)、提供水、功能饮料、食物(香蕉、能量胶)等能量补给。垃圾丢弃区位于饮水站区域。

半大铁:干脆利落 打铁升级

诚如本次赛事的英文名Challenge Xiamen,在经过了五次标铁的尝试之后,终于鼓起勇气挑战半大铁,在耐力运动能力的探索中收获了更多心得,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重要突破,由此,我为自己在2024年设置的最后一个挑战目标也就此顺利完成。

这次参赛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挑战(Challenges),经历过此前的5次标铁后,终于升级113公里成功;第一次上锁鞋90公里骑行;第一次穿胶衣在大海里整1900米游泳,很高兴三项考试都顺利通关。

本次赛事中的高手如云,藏身一众铁人之间的我心里着实有些没底,毕竟此前从没干过这种强度的铁三。

我躲在里面瑟瑟发抖,第一次干,心里只有一句话:“专心专注,每个动作做对,不与人争,一项项通过”。

于淼老师那句“慢就是快”在此时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铁三运动对于参赛者的综合运动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参加更高强度的铁三赛事,必须要在耐力、有氧代谢能力、乳酸盐的临界值调整等多项能力上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完赛,避免受伤。而在这些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穿插进行一些其他类型的训练,比如普拉提、瑜伽和举重。

比赛开始,第一项是游泳,我采用的是“一蛙到底”的泳姿,配速比平时略慢,但是游得很舒服,为后面的跑骑两项打好了体能和心态的基础。

骑行部分是我的弱项,由于平时在这一项目上的训练不够,因此采用了不低于90的踏频,26左右的配速,目标就是稳定安全的骑完90公里。

在最后一项长跑21公里中,由于跑步所调动到的肌肉群与游泳、骑行的感觉完全不同,因此在前5公里的路上我一直在调整大腿肌肉的感觉,比原计划慢了14分钟。

其实在长跑开始时,我估算了时间,想冲一下进入6小时区间,但仔细考虑,毕竟平时的训练量不够,稳妥起见,还是以安全完赛为目标吧,也能给今后的训练和比赛留下更多的进步空间。

进入铁三圈以来,这是第一次“打铁升级”,我想用四个字来形容:干脆利落。

铁三的魅力:综合全面的耐力考验

铁三运动的魅力无穷,站在圈外看,或许你会觉得这项运动的门槛和技术难度有些高,但只有自己亲身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它的独特之处。

虽然与马拉松、越野跑等户外赛事同为考验耐力的极限运动,但铁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游泳、骑行和跑步三种不同的耐力运动结合在一起,考验着运动员的全面能力、耐力和意志力,这种对全面性的要求使得这项运动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铁人三项运动允许运动员在不同的项目上发挥特长,同时也需要在弱项上不断进步,这种多样性使得训练和比赛都充满乐趣。

铁人三项运动还可以被视为一个活跃和友好的社区,无论是大铁还是小铁,大家其乐融融,经常分享训练技巧、比赛经验和生活故事。

铁三对于年龄的要求也比较友好,适合不同年龄和体能水平的人参与,从青少年到老年人,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运动员,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和挑战。它对心血管健康、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都有显著的益处,是一种全面的健身方式。

作为一种能够激发人们的身体潜能的运动,铁三让参赛者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拥有了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非常值得在中国大力推广。

打铁心得:必须提升“搬砖”能力

通过这次打铁升级,我在游骑跑上都找到了继续提升的方向。

首先,在游泳环节上,下水后前100米的气息调整特别重要,过去7次参加铁三,其实已经掌握了一些规律。如果对成绩没有太高要求,完全可以“一蛙到底”,勤加训练的话,游进45分钟的水平并不困难,但如果要想参加226公里大铁中的3.8公里游泳,泳姿就要考虑换成自由泳了,这也是我今后要训练的方向。

其次,在骑行方面,我的训练量确实不够,这一点其实和马拉松类似,所有成绩都是训练量的堆积,量不够,成绩肯定没有突破。在厦门的比赛中,我比较大的收获是重新找回锁鞋的感觉。

锁鞋对于骑行的重要性在于提高踩踏效率、省力、增强稳定性和安全性、改善骑行技术和提供更好的控制感,对于追求更高骑行效率和安全性的专业骑行者来说,锁鞋是非常重要的装备。

同时,在长达90公里的骑行过程中,水、电解质、盐分的补充必须得到重视,这样才能让身体避免抽筋,力量不会过多衰减。

第三,铁三训练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搬砖”,也就是指两项运动之间不间断的交替训练,以此来适应铁三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项目转换衔接能力。

所谓“搬砖”,就像砌墙时砖块之间的无缝对接一样,需要运动员的身体适应不同运动之间的转换,以及身体不同部位肌肉群的运用。

搬砖训练对于铁三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运动员的身体适应从一项运动到另一项运动的过渡,减少在实际比赛中由于转换不当导致的体能浪费和时间损失。例如,从自行车转换到跑步时,运动员需要让腿部肌肉从骑行的耐力状态迅速转换到跑步的爆发力状态,这个过程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在跑步阶段表现不佳,影响整体成绩。

搬砖训练通常包括自行车到跑步、游泳到自行车的转换训练,它可以让运动员的身体适应不同运动之间的转换,提高比赛时的转换效率。这种训练对于提高铁人三项运动员的整体表现和比赛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训练本身之外,还有一定需要格外引起重视,那就是对于凡士林的“挥霍”,千万不要吝惜往身体的关键部位大量涂抹凡士林,因为在长距离、高频率的身体摩擦中,一旦皮肤出现摩擦伤口,对身体带来的痛苦和对竞技状态带来的困扰实在是巨大。

同安之旅:厦门发祥地 魅力无穷

厦门挑战赛的举办地不在厦门岛上,而在大陆上的同安区,之前来过很多次厦门,但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同安、了解同安,才,这真是个风景、人文俱佳的小城。

本次比赛主会场在厦门环东浪漫线,位于厦门最大的内湾——同安湾,这里温暖平静的海水是1.9公里游泳的最佳地点,拥有迷人的景色和专用的沿海赛道,为90公里的自行车和21.1公里的跑步提供了完美场地。

赛道地势平坦,是一条适合追求个人最佳成绩的赛道。

第一次来到同安,这座小城让人轻松愉快,拜梵天禅寺,吃当地小吃,我感受到了与厦门岛内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未有厦门,先有同安。”这座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的小城,是厦门历史文化的根源地。近年来,厦门同安根植千年文化沃土,不断活化修缮利用文物,挖掘古城深厚底蕴,让古城更有“古味”,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同安古称“银城”,素有“声名文物之邦”之誉,是厦门文化、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同安有着“宰相故里”“闽学源头”“提督摇篮”等历史文化名片,现存文物古迹占据厦门“半壁江山”。同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期左翊将军许濙入闽并“永镇斯土”,揭开了同安文明史的序幕。

同安梵天禅寺,是福建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据《同安县志》记载:“梵天寺初称泗州,建于隋唐年间,后改称兴教寺。”经考证,寺庙创建于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历史比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100多年,历代高僧辈出,雅士云集,如今古刹重光,为厦门著名旅游胜地。

同安区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公书院代表同安千年文脉,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持续涵养滋润着同安这片土地。同安县衙旧址,迄今已有1095年的历史,曾是古同安的政治、文化中心。如今,这里建有全球首座实质性运行的朱子书院,还拥有同安文库、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闽台民俗文化展示馆等一系列文化场所。

同安孔庙是厦门地区唯一的一座孔庙,始建于五代,坐落在同安县城东溪西畔。孔庙现存的建筑是清朝乾隆年间重建的大成殿,虽然称不上雄伟大气,但是有股书卷气,很有感染力。大成殿内放着孔子像和他的一些门徒像,另外还存放着很多古代的石雕,都是从全县征收回来的。据说,在古代同安人很善于造炮,在孔庙里可以好好看看同安的历史。

孔庙已成为同安区博物馆,陈列着自西汉以来,同安县的史迹,杰出乡贤名宦以及历代的文物,200多件从全县各地收集的石雕、碑刻,神态各异,造型逼真,精湛的工艺令游人赞叹不已,人称“同安兵马俑”。

建于上世纪末的同安影视城是一座大型仿古娱乐城,主要选取北京故宫的典型建筑即天安门、太和殿、养心殿、颐和园长廊、明清一条街作为基本建筑群体,是按照原型比例的四分之一建造的,古意盎然、雄伟大气。

同安区的美食也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享誉闽南,特别是同安封肉、贡糖、五香和竹坝米酒等传统小吃。

铁三在中国:百万铁人 并不遥远

风景优美的沿海赛道、氛围浓厚的体育文化,Challenge Xiamen 2024厦门铁人三项公开赛包含中距离,奥运标准距离、短距离和团体接力组别比赛。本次比赛是厦门体育产业集团赛事运营有限公司对厦门铁人三项公开赛的一次全新升级,引入世界级铁三赛事品牌,为运动员提供顶级比赛体验。

厦门铁三的赛事组织很有水平,国际化程度很高,从报名到比赛周期服务都井井有条、恰到好处,而比赛日的天气也非常给面子,风平浪静,赛道上风光无限。

跑步的海滨大道,周边的露营区、海边的游人轻松安闲,与运动员们无障碍互动,气氛无比融洽。

我一直在想,中国的大众体育其实就应该是这样的,赛事的运营与周边居民的生活、旅游的节奏彼此和谐共处,融通发展。

尤其是铁三运动,对于中国这种海陆资源超级丰富的国家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推广条件。

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铁三运动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1987年,中国首次在三亚举办了超级铁人三项赛,标志着铁人三项运动在中国的起步。1989年,铁人三项被正式列为全国开展的运动项目。1990年,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成立,并加入了中国奥委会和国际铁人三项联盟。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铁三爱好者数量倍增,赛事、装备以及相关服务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2016年被称为中国的“铁三元年”,这一年在中国铁人三项协会的注册运动员数量翻了一番。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官方网站显示,2024年中国铁人三项联赛—江苏无锡站吸引了1100名选手报名参赛。

厦门铁人三项公开赛经过三年的磨砺,已成为知名的全国性铁人三项赛事。本届比赛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参赛人数突破1500名,成为国内同类赛事中参赛人数最多的比赛。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厦门铁三赛事包的内容非常科学,且质量很高。国内很多路跑赛事的参赛物资包内的品类繁多,但并不是所有物资都对跑者有用,而这次在厦门我领到的参赛物资里,基本上每一种物品的品牌、质量、用途都恰到好处,种类精简,还很实用,这一点,其实也值得很多做路跑赛事的主办方学习。

我参加的113半大铁组别里,领到的参赛包质量很好,款式新颖,成本其实不低,但并不是一次性用品,以后我们再参加其它赛事,依然可以使用。

完赛物资更加简单,就是一条毛巾,一个奖牌,一身完赛T恤,虽然精简,但是每样物资的质量都很好,从这些小细节也能感受到,厦门铁三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高质量的国际赛事。

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官方网站还发布了2024年中铁协主办比赛计划,以及2025年赛事活动合作举办邀请函,显示了官方对铁人三项运动的支持和推广。

尽管如此,与中国14亿的人口总量相比,铁三运动的大众参与度依然很低,尤其是与路跑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相比,铁三在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2月,协会拥有注册团体会员300余个,注册个人会员42000余人。IRONMAN中国官方网站显示,自2016年IRONMAN赛事落地中国以来,有超过1万人次参与IRONMAN中国的比赛。

中国铁人三项运动推广者党琦有一项宏伟的目标——“百万铁人计划”,他希望在10年内将中国的铁三参与人群提升到百万数量级,同时,希望有中国铁人能够站上国际顶级铁三赛事的领奖台。

我非常支持“百万铁人计划”,并身体力行地推广铁三运动,争取通过系统训练,早日“打大铁”成功。

在我看来,铁三运动在中国其实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过去十年来马拉松产业、越野赛事等其他户外运动的蓬勃开展,那些热爱户外运动的人们,其实都可以来尝试一下铁三,从标铁开始,一点点来,一步步尝试,那种打铁成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绝对不比马拉松和越野低。

写在最后

厦门打铁之旅不但充满半铁升级的成就感,还穿插着很多温情瞬间和邂逅的小惊喜。

动境体育党琦,老崔带队,仔细布署,细节把控,动境铁人俱乐部参加两个组别的队员互相鼓励打气。

在骑行路上,刘鹏、遛猫的、晓文老师从我身边嗖嗖飞过,还呼叫加油,老崔路上大声提醒补水吃盐;跑在路上,认识或不认识的跑友都会互相击掌加油。

八百流沙收尾小分队的队友老林、小小两位大将军专程赶过来为我加油,更是惊喜地邂逅了一群亲切的“八百特工”。

特别鸣谢安踏跑步团队和程旸老师的给力支持。

感谢厦门体育产业集团、Challenge 组委会、动境体育、动境铁人俱乐部、6天6夜超马组委会的大力支持与关心。

感谢厦门,下一个挑战6天6夜,我们再见。

毛大庆博士,人口学、城市更新与区域经济学学者,注册建筑师,专栏作家。

优客工场(纳斯达克:UK)创始人,优享创智(共享际)创始人。

任中国科协八届、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促创委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副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库专家。

著有《城市更新空间内容探索》、《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无处安放的童年》、《一口气读懂新加坡》,译著《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鞋狗》、《为谁留的空椅子》、《凿开公司间的隔栅》、《布隆伯格传》、《成就斜杠人生》、《全黑军团》、《发明:詹姆斯·戴森的创造之旅》、《进无止境》、《高成长思维》、《全球新常态》。

马拉松爱好者,中国探险协会百马跑者分会会长、“毛线团”公益跑团创始人。截至2024年11月,已完成全程马拉松214场。荣获2016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体育精神奖(提名奖)、2017年“中国马拉松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22年2月受邀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第97棒火炬手传递奥运圣火,2023年第七届世界马拉松WMC777完赛选手,第十届“中国当代徐霞客”,2024八百流沙极限挑战赛完赛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